全國服務熱線400-869-9822
· 與道路距離:雖然沒有統(tǒng)一的固定數(shù)值適用于所有情況,但一般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,一是確保避雷針在雷擊時不會對道路上的行人和車輛構成直接威脅;二是保證雷電流導入地下時,不會因地面電位升高而對周邊環(huán)境產(chǎn)生安全隱患。按照相關標準,在設計時需評估雷電保護區(qū)(LPZ)的劃分,確保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內不包含公共通道。一般建議,避雷針與可能有人員通行的道路邊緣保持至少5米以上的距離,以減少直接雷擊風險和跨步電壓的危害。
· 與建筑物出入口等距離:獨立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離應大于3m。當小于3m時,應采取均壓措施或鋪設卵石或瀝青地面。
· 制高點或關鍵設備上方:避雷針應安裝在變電站的制高點或關鍵設備的上方,確保其保護范圍覆蓋所有需要保護的設施。
· 參考滾球法:高度的確定需參考滾球法,結合變電站的防雷等級、雷電活動頻繁程度以及地形地貌特征,確保其有效保護范圍滿足要求。
· 穩(wěn)固可靠:避雷針的基礎應穩(wěn)固可靠,能承受雷擊時的巨大沖擊力。
· 地質勘探:施工前需進行地質勘探,確保地基承載力符合要求,基礎深度和尺寸需根據(jù)土壤類型、風載荷等因素計算確定。
· 環(huán)形或網(wǎng)格狀接地網(wǎng):需設計成環(huán)形或網(wǎng)格狀接地網(wǎng),連接所有避雷針、(線)和被保護結構的接地系統(tǒng),確保接地電阻低于規(guī)定值(通常不超過10歐姆)。
· 接地材料:接地材料宜選用耐腐蝕的銅材或熱鍍鋅鋼材,連接處應牢固焊接,防止腐蝕和松動。
· 避雷針(帶)與引下線:避雷針(帶)與引下線之間的連接應采用焊接或熱劑焊(放熱焊接)。
· 引下線及接地裝置緊固件:避雷針(帶)的引下線及接地裝置使用的緊固件均應使用鍍鋅制品。當采用沒有鍍鋅的地腳螺栓時應采取防腐措施。
建筑物上的防雷設施采用多根引下線時,應在各引下線距地面1.5 - 1.8m處設置斷接卡,斷接卡應加保護措施。
裝有避雷針的金屬筒體,當其厚度不小于4mm時,可作避雷針的引下線。筒體底部應至少有2處與接地體對稱連接。
全國服務熱線